Skip to main content
藏族唐卡绘画
作者:玛雅·波特

对许多藏族传统艺术家来说,描画神像是朝拜的一种。自由职业的画师沙沃·杜克贾尔和沙沃·塔尔在热贡工作,该地区以唐卡—一种藏族传统卷轴画闻名于世。唐卡从本质上讲大多属于宗教性质,是一种图像形式的经文。它们表现佛陀、菩萨和布道者,以及他们神圣的故事和其中体现的原则。作为朝拜的物品和和宗教教义的表达,唐卡是寺院以及家庭佛龛的重要物品。

依照传统,画师在开始绘画之前需洗手和焚香来净化自己和环境。绘画过程需遵照顺序:首先,把白色棉布或亚麻布撑平在担架上,然后涂上打底剂或白垩。然后,用石头把表面打平滑和抛光。在绘画时,首先在布面上用黑色或红色墨水绘制轮廓。然后艺术家画出画面的背景图案。当这些外围的绘画完成之后,再将绘制中心图案—先绘制身体,再绘制面部特征。最后,给唐卡镀金。绘成后,把唐卡装裱在丝绸上。较老的唐卡是装裱在简洁的深蓝色丝绸或棉布上,但现在的唐卡通常装裱在印花丝绸锦缎或涤纶上。

视频

佛教神灵的绘画需要遵循古老的光象同量学传统。这是一种身体比例和测量的系统,用于创造每个神的具体轮廓。刚刚开始画唐卡的画师需要在画布上布上网格,它的名字叫“提康”,意思是”线组成的房子”。这个测量方法指导画家如何渲染图形,在梵语中被称为“阿萨那斯”的身体姿势,以及他们称为“穆德拉斯”的手势。学徒们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学习光象同量学以及各种神灵和人类的故事和特征。当他们技能提升的时候,就可以把当初每个网格的内容记在心里了。在绘画中虽然人物是固定的,但画师在绘画时有一定的创造性自由,比如如何叙事和表现装饰元素和景观。

传统上,唐卡绘画主要在工作室形式的作坊,多个画师同时绘制一幅。很少有唐卡完全由一位画师绘成。经常会是作坊里的一位艺术大师同时监督他的学徒进行好几幅唐卡的绘画。学徒们会负责铺大面积的颜色或者绘制装饰元素,而大师处理更精细的笔触,或更人物脸和手部更复杂的细节。

一种最粗糙的生产方式是,人们在工厂里大批量把图像用丙烯印在画布上。但在中国西部的唐卡制作过程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工匠手工绘制唐卡的某些部分,而机器打印其余部分,以加快加工速度。虽然使用机器标志着与传统的唐卡制作工艺的背离,但这样半机械化生产是满足对非宗教用途的手绘作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一种手段。

图片廊

在中国的市场上,唐卡既作为纪念品又作为艺术品。在拉萨和成都,有在露天市场想要购买印刷的唐卡的游客,也有想订制手工唐卡或寻找稀有古董北京的收藏家。在唐卡的交易中,无论是当代生产的还是古董的,都非常有利可图。商人通常以低价直接从农村地区的画师那里购买,转售给中国商人,然后在国内外以更高的价格出售。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学习绘画,导致有些人们开始担心市场已经修改了神圣的传统。

一些人认为,有些年轻人虽然学会了这一技能,但没有获得伴随其的宗教或文化知识。因为传统意义上学习唐卡绘画,实际上是成为一个佛教徒的修行。沙沃·塔尔说:“作为一个唐卡画家,除了学习实际的绘画技巧,我还需要学习唐卡的文学内涵。”

在唐卡绘画中,描绘佛菩萨实际是一种朝拜的方式。过去的工匠们在绘画时念诵经文,而现在年轻一代更有可能听收音机。更严重的分歧是,有些画师开始不遵循光象同量学,在造像上画了错误的符号,或赋予其与经文和规定不符的姿势。这种变化很有争议性。沙沃·塔尔说:“一个唐卡画师知识不渊博,他就可能会犯错误。”可是令人无奈的是,有时非佛教徒的顾客会订制那些蔑视宗教规范的作品,例如,一幅拿着剑的绿度母。

然而,无论是来自个人还是来自寺院的订单一直是唐卡经济的重要部分,画师们总是需要平衡他们作品的神圣性与外部需求。目前,唐卡需求增加也为许多农村和城市藏民提供了生计。

在神圣的仪式中,僧侣们诵经祈祷来召唤唐卡上所描绘的佛。然后他们进行打开佛像的眼睛的仪式,即为人物点上眼珠。最后他们把寓意着“身体,心灵,言语”的“嗡嘛尼”刻在卷轴的背面。一旦进行这些神圣的仪式,唐卡不再只是一幅画,因为佛菩萨已经栖息在人物的身体。图像被赋予了生命。对大多数游客和收藏家来说,他们是佛陀的画像。对藏人,他们本身就是佛陀。


Support the Folklife Festival, Smithsonian Folkways Recordings, Cultural Vitality Program, educational outreach, and more.

.